亦即太極_指揮.jpg

七十一、太極拳的「讓路」-靠「變」吃飯

最近功夫有些進步,是從「讓路」這兩字,得到了很多的啟發。

《莊子·達生》:「田子無讓,寡人願聞之。」唐·成玄英·疏:「讓,猶謙也。」這裡用的「讓」,是「謙讓」一個意思。

以前鄭師爺說:「在易經六十四卦裡邊,『謙卦』最好,只有好的,沒有壞的」。「謙卦」是上坤下艮、山在地之下,不顯山不露水(底牌不掀開,量子理論「薛定諤的貓」,別人無從得知),為上吉。

「讓路」有什麼好處呢?我認為最明顯的好處在於「避免正面衝突」。一旦正面衝突,往往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絕非長久之計。而「太極拳」是依老祖宗留下來的生存哲學,所創造出來的「武林絕學」。就此思路,研究「以曲代直」的拳術,更有效的發揮人類的力量,與天爭、與獸爭,更與人爭。

要如何「讓路」?先從《黃帝內經·靈樞經》:「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舒緩關節、柔順筋膜,就有助於行氣。而在《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別程序十一》三階九級有說到,第一階的三個級別:舒筋自肩到手指、自胯到湧泉、尾閭到泥丸。四肢及身體皆要舒筋活血,方可進而達到養氣、行氣的第二階段:氣沉丹田、氣達湧泉、氣到泥丸。

要知道,先學會「自讓」,才有本事「讓人」。常見,「內鬥」會造成最大的耗損。所以「緩節柔筋」必同時「心和調者」。時時注意身體的緊張,要去舒緩它(Ex.大腿肌肉常因重量而困住);在動態中,過程會遇到阻礙,要學會避開它(Ex.繞過肩膀);後來甚至阻礙物會自行避開主行進路線,像救護車行經道路(Ex.身體摺疊落胯、下三關龍形三折)。這樣一來不僅沒有耗損,反而各部協同,眾人拾柴火焰高。

在「飽和」的結構下,「讓路」才有意義。特別寬鬆的環境下,讓不讓路其實沒有多大差別。但若在尖峰時段「讓路」,會造成「排擠效應」,甚至「牽一髮動全身」,我們很多的功法就是透過這個效果實現(Ex.全身如滿弦的弓,有不得不發之勢)。

「讓路」就是在適當時機,挪出「空位」。那空位就像「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那個「遁去的一」,雖看不到它明顯的功能,但對萬物變化卻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就我的經驗,常這邊讓了,那邊就活了,周身「鼓盪得起來」。或是,這一讓路,全身被串了起來,而且可以動得那麼及時、那麼協調,實現了「一動無有不動」的整體效果。   

在推手的體驗中,像吳老師常說的:「陪公子讀書」(很多時候,書僮比公子更有學問),更諳「讓路」之道。與老師推手,常有「自己推手功力不錯」的錯覺,其實是他讓出一條活路給我走(他有聽勁也懂勁)。

因此,我認為,太極拳想要學「變」,靠「變」吃飯。就非得「肯讓」、「會讓」、「必須讓」,打從心裡、非比尋常的認同「讓路」不可。

 

七十二、太極拳的「變」-妙在二氣分陰陽 / 黃亦
https://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3548638

亦即太極 (easy) / 黃亦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72616762826273

小李飛刀 - 羅文 / 詞.盧國沾 曲-顧嘉煇 '小李飛刀'主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kcCrwWbR5g

小李飛刀 - 羅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0dEjAMqj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BGkfsFJoQ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魏尚世 的頭像
    魏尚世

    魏尚世 - (螃蟹收藏、玉石、股票投資、旅遊、美食、電影、手足球、作品...)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