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即太極_fococlipping-HD.jpeg

九十九、太極拳的「攻防」-水風真訣

我們不是聖人,「光挨打不還手」,這不符合人性。且「聖人」好像也沒在練拳,像虛雲老和尚百多歲的高齡,遭人拳打腳踢,也不曾聽說過他還手。

普通生物連「狗急了,都會跳牆」,更何況來練太極拳,想超凡入聖卻仍是俗子的我們。就我而言,是對太極拳抱有很高的期待才來學的,夢想是練到「無敵於天下」!(哦…是我想多了!)

太極拳,既然是武術就不免談及「攻防」。以老師的看法:「道家傳統太極拳,應屏除『打、拿、摔、踢』,而是用『聽、化、拿、發』來制敵」。

舉例來說,有一天,吳老師給了我一個命題:「假設你在懸崖邊,有一個練美式足球的壯漢衝向你,你如何處置?」我隨口就問:「可不可以踢他?」就看老師當下,搖搖頭對我說:「你仍然還是未入門(檻)啊!」

磕了頭、拜了師,並不代表就入了門(檻),還要與老師的「心法」心心相印才行。可以這麼說:與老師相應最多的門徒,也就是他心目中最佳的「衣缽傳人」(不見得現階段在眾弟子間「功夫」最高的)。

然而,好的「思路」,要靠好的「架構」來實現。否則,「聽不到、化不了、拿不住、發不出」,憑什麼說練的是「太極絕學」?

大家若是認同老師這思路(心法),憑此,構思或順應藍圖(功法)去建設正確的架構(拳法),自然而然的就可以訓練得出太極功夫來。

「因敵變化示神奇」,是太極拳很吸引人的重點。雖不主動出擊,實則內部「蠢蠢欲動」。我要以最飽滿鼓盪的狀態,迎接對方的到來。條件上,我百煉鋼成繞指柔,全身仍維持一定強度的韌性。

以「金樑換柱」為例,我兩手向外似無限延伸,好像自頭頂沿著脖子到肩、到手,撒下兩條堅實的「鋼索」,它們似乎可以承擔無窮的重力(甚至連同我們自身的重量)。

再把功法運用在搭手方面,它就像是「巨蟒纏樹」,對方外力壓了蟒身(我兩手臂),一旦遭遇陷落,即刻會被蟒頭帥身反噬(蟒頭如手,以梢帶根)。就我的經驗,「提放」就是靠這個。

再以「雲手」為例,我兩手在身前上下盤旋,看似有伸有縮,但鋼索的「張力」不損分毫。對方來勁,我一「接」就到下面去了。但由於像蹺蹺板一樣,並不會困死在腳底,反而好像點燃了火藥,產生爆炸力還回去(由手和意念帶風向)。

常見自然界的「漩渦與龍捲風」景象,就是太極拳著名的「水風真訣」。兩者的共通點,在於中間都有一道看不見的「中空」,周邊的水流或氣流繞著它轉(「中空」,有轉才有,無轉則無,它是因整體大勢所形成)。

接回來似「向心力」(向內螺旋,圈子越來越小),送出去似「離心力」(向外螺旋,圈子越來越大)。像「太極圖」裡,外部的大半圓入內變成小半圓;另一面,內部的小半圓外出變成大半圓。再加上轉折處,如此周而復始。

也很像簡單機械的「輪軸」,從對方接回來的力量把它向「軸」送,對方會越來越吃力;送出去的力量我推向外圈的「輪」,我方則越來越省力。

師爺說:「掤,不掤到對方身上;捋,不捋到自己身上」。就我現在解讀:湧向外圈的「掤」,把對方提提放放,打打「擦邊球」就好,這樣最省力;迴向內圈的「捋」,我本身要先能「讓得過」,給他漩進來,且過程中無損「中定」。

有鋼索乃至全身皆是「強網」,會得太極拳的「體」;明白「水風真訣」,會得太極拳的「用」。如此,進退皆不失據。我想,對於真正使用「太極拳方式的攻防」,不會太久遠!

 

一百、太極拳的「神」-祂罩得住我
...


亦即太極 (easy) / 黃亦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72616762826273

 

頭份市樂齡學習中心
時間 : (每週三) 10:20~11:50
地點 : 頭份國小 五育樓 2F
樂齡中心電話: 037-663020 分機409。

 

#3
亦卽(easy )太極 -一個業餘太極拳家的自述

黃亦 簡歷
1984年 師從沈茂惠老師,練北派少林長拳及擒拿術
1988年 師從陳建興老師,練詠春拳,白鶴拳
同年擔任輔大國術社社長
1992年 研究所期間,陸續擔任成功高中國術社指導老師,警專擒拿術助理教官
2000年 師從吳國忠老師,練鄭子太極拳至今。
現任國際中華神龍太極拳監事及教練。
武術拳齡 38年

#4
《亦即太極(easy) 【卷一】》-一位業餘太極拳家的自述 
https://www.pubu.com.tw/ebook/319021

《亦即太極(easy) 【卷二】》-一位業餘太極拳家的自述 
https://www.pubu.com.tw/ebook/31259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魏尚世 的頭像
    魏尚世

    魏尚世 - (螃蟹收藏、玉石、股票投資、旅遊、美食、電影、手足球、作品...)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