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_單鞭下勢 太極_單鞭下勢](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weisun4/1349331094-2655721121_m.jpg)
大三、大四二年四個學期, 其中有三個學期的體育課自己都是選修太極拳. 遇過二位不同的老師, 但是授課的內容都是楊家108式. 對第二位老師的印象較模糊. 只記得不論寒暑, 每次打完拳架, 他都滿頭大汗, 拿著毛巾在擦臉. 老師表示年輕時曾經留日, 打工就是教太極拳. 為了便於教學將玉女穿梭的拳架簡化. 當時心中有幾分疑惑, 拳架軟綿綿, 到底如何才能夠應用? 招勢省略是否得當?
前面提到的第一位老師姓王, 在學期剛始時曾提及, 欲發勁要藉由氣. 他原本興致勃勃的表示, 過一陣子要同學準備太極棍, 做為練習發勁之用. 不過沒多久, 大概就發現一堆朽木難以雕也, 自然也不了了之.
離開校園, 雖然未曾忘情太極拳, 家庭、事業和生活壓力接踵而來, 匆匆二十寒載. 到了90年代, 工作較為安定, 想重新接觸的念頭再起. 考慮地緣關係, 工研院和科學園區都有太極拳相關社團活動, 只可惜因為接送小朋友時間衝突都無法如願.
後來找到新竹市某單位, 每個週末幾個時段有太極拳的相關課程. 分別教授不同的套路, 但是都沒有楊家108式. 配合個人時間空檔是三十七式. 當時家中小朋友就讀國小, 因為內人工作關係, 週末小朋友必需由敝人照顧, 所以他被迫陪我去練太極拳. 三個月一梯次, 父子兩人前後參加了五期的課程, 直到升上國中後補習的時間撞期, 自己也要負責接送. 就無法繼續上課. 事後才知道, 由始至終小朋友都覺得枯燥無味, 只是迫於敝人淫威, 只能乖乖同行.
和學校相同的授課方式一樣, 教練前面比, 學生後面跟. 常聽教練說, 某招某式可以打人很厲害, 自己不好意思追根究底, 依樣畫葫蘆比了半天, 究竟學到什麼程度, 自己都感困惑. 滿肚子狐疑, 到底如何才能打人? 第二梯次的課程起, 教練都讓我站在對邊, 告訴其他新進學員, 看不到她的人, 可以看敝人的動作. 心中也有幾分得意, 總天真的以為自己的動作應該不會太差.
此時正好因為家人的關係, 認識了一位曾經服務於鐵路局已經退休八十多歲的馬師傅. 他武術根基紮實, 年輕時練外家拳出身, 後來也改練三十七式太極拳, 而且有相當造詣. 自己很興奮的表示要練一趟拳架, 請他幫忙指點. 馬師傅欣然同意, 結果從一開始, 每個動作都錯誤百出, 才到摟膝拗步, 就被評的體無完膚, 練不下去. 心中沒有不快, 但是非常詫異, 原來表演與應用存在很大的鴻溝. 在追尋太極拳的路上, 何者才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目標呢?
三鶯社大成果發表--道家傳統太極--講師/林明輝 (201401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kC1Fw3rC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