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練功》淺談 / 羅華權
shenlongtaiwan / 2014 年 01 月 04 日
羅華權 吉隆坡神龍會所上課講稿/
2011 年,吳國忠老師吩咐我們吉隆坡神龍學會文課要討論太極拳推手練習之理, 那時我準備了一篇講稿。2013年年尾,台灣汪群超師兄要把這講稿登在神龍太極拳網絡上,我稍微增刪潤飾, 作為我思路的一個記錄。
神龍傳統太極拳的推手練習,吳國忠老師的「太極拳推手竅正」書中有一系列由淺至深,隨著功力增長,循序增加的推手功法。先練習不動手,然後有單手拉鋸及推磨式,陰陽摺疊反覆式,毒蛇纏腕,四正推手,大履,身體四角推及六十四法應用範例等等,後來又介紹了書上沒寫的八法連環及魚龍百變等。這循序練法慢慢把僵勁洩掉,隨著練炁練功使自己能行炁鬆柔,不動手而身能整體的動,全身𥚃裡外外同步同幅動。改習慣,動則走弧形的旋,時時保持自己的中定,在不受與順勢當中黏連貼隨,測或聼對方的動靜及找其缺陷而為我所用。
推手:我按你履,你履我擠
練聼勁先是皮膚觸點,著熟懂勁後則是神遇的黏連貼隨。練推手,功力未深,宜在外圈圈即需化盡。由於不動手不伸不縮,在中圈圈,對方觸我部位,我也應相對的觸其中圈圈部位。練習八法連環及起落鑽翻多在內圈圈近身接觸,你觸我身亦是我觸你身時,這迎頭兜尾,引進落空訣竅,宜從左家太極拳的橐籥功,沙皮化,皮膜分家,九宮移位中體會。上面所説的目的是要強調推手練習是一點一滴累積的功夫與大學問, 是包括了身心修練,明理,改正觀念及習慣的過程,如不從基本功法開始,循序由一個功法一個功法練,是很難成功的。
老師在「太極拳推手竅正」一書裏指正說太极拳的"推手",不是用我們的手推或雙方推對方的手臂,假如這樣想,則大錯特錯,陷太極拳於萬劫不復的境地。假如認為太極拳的推手規範方法就足夠以應付技擊散打,那是現時許多練太極拳者的誤解,所以很多以為推手是散打,若當招式用會裁跟斗的。太極拳推手練習的目的,是利用"黏連貼隨"練聼勁,而達到懂勁的階梯,階梯是過程,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懂勁。懂勁後才能言散打,師爺說"懂勁後,黏連貼隨皆費辭也"。
老師要我們明白,太極拳的推手練習,是推理,不是爭勝負。什麼是"理"?今人練太極拳很多都不研究、注重及落實。古人是"格物致知",追溯源頭,所以有易,太極,陰陽,五行相生相尅的這些哲理,有不變的,也有永遠在變的,古人認為萬事萬物存在的規律莫過如此。我們是利用推手練習,用觸覺或感應去體會或聼兩人推手運動中這些理的體現。前人聰明絕頂,設計了推手練習,還規定遵守的原則,先無為而無所不爲,如捨己從人,走順勢,在練習捨已從人順勢中捕捉這個"理",掌握延伸這個理,把自己永遠保持順勢,使對方背勢,也就是永遠在順勢時掌握機先,利用太極拳的十三勢循環變化,保持不抗不頂,在變中取得"得機得勢"。
推手練習是雙方接觸運動過程中,體會人的身體姿勢,移位,換形時的變化,這體會或"聼"要包括自已及對方的筋脈膜膈,內氣浮沉,進退順逆,關節伸縮,身體鬆僵,凹凸缺陷,神氣鬆緊等等,這些都是在雙方推手練習中,照規矩練習時時要注意的。我的建議是開始練習時先使雙方都順遂,雙方到定位,如履不要向已身上抱,擠要對中線,化要給對方有轉圜餘地等等,無過也無不及,先在著熟上下功夫,然後才加大動作幅度或高低。假如一上手,為了要爭輸贏,用力硬頂硬抗,幾個來回,面紅耳赤,可能就不歡而散,怎樣去體會上面所説的連眼睛都看不到的細微變化呢?用一個通俗的比喻,本來兩個人應互相合作扶攜走樓梯從下層走到上層,但還沒到上層,兩人已在樓梯間爭鬥起來了。我們要明白推手的目的,推手不是爭輸贏,輸贏是散打範圍,散打沒有規範,推手不照規矩,已是散打範圍,所以師爺非常反對太極拳推手比賽。
太極拳的真正目的是練聼勁,在"一羽不能加"的輕貼沾黏中體會對手細微變化,然後是"因敵變化"而懂勁,而後階及神明的"示神奇"。左家太極拳最使人稱道的是"拔根","一碰就出去",不拘泥於有形的掤履擠按招式,這是懂勁接勁的至極表現,所以推手不是我們最終目的,但是必經過程。要達到懂勁,太極拳利用經驗,設計了只有此門才有的按步就班的推手練習方法及規矩,推手需先有規矩,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規矩練到了才化規矩。
大履:活步的推手
前人設計了一些推手方法,有單推,四正單練,四正對練,及大履。單練時宜姿式及定位正確,是與空氣對練,空氣聼你的,所以應儘量把太極拳的要求做好。雙人練習時,對方不聼你的,你要慢,他可能快,你要快,他可能慢,所以雙方要有一個共識,先要"捨已從人",要啥給啥,不要說對方手重了,他壓我等等,老師說這都是錯認,我不去頂他托他,我不受,接點何來壓力?以太極拳觀念上講,對方對我做什麼都是對的,他符不符合太極拳之理是另外一件事,問題是我是不是用太極拳推手的大原則"黏連貼隨"來應對,所以雙方推手練習要建立正確的共識。
推手的進步規範,是先在規矩的過程中完成初步聼勁練習,然後在快慢中體會,然後講變化,但很多人練聼勁階段都耐不住寂寞,喜爭輸贏,嚴格的說,如一方不照規矩,如你按我履,你不受履,手直強按過來,那已是散手範圍,以太極拳之理,應付的方法不止一樣,那裏順那裏打,甚至可以用腿。反過來說,也要先問己,我的履手是否做得對,我有沒有微微引動卸他的手臂肢窩的弓,引而開他肘彎的縫,一旋無處不旋如旋渦,加上身體內動,擴大他的缺陷往外履化掉,對方也應照規矩,如他的手的根已斷,必須變擠,擠應擠我中脈,如勢已過偏,擠手應相應放在外手臂的任何位置,還是向我中線,這樣雙方要有對抗又要有合作的精神去練習推手,這些文字語言都很難表達,實作親身體會才會明白。
我提這個例子是強調要先在規矩中找聽勁,依理如法,慢慢累積聽勁功夫,才是正確求進步的方法。我們這套太極拳不像其他太極拳有很多推手方式,因為我們是練看不到的,靜中觸動時微動的東西,幾乃動之微,如果大家手僵氣浮用力,整身都沒有敏感銳度,如何體會這些微動?四正只有四手,所以先要慢,不妨拆開來一手一手練,徹底明白一手的意思及內涵,只要體會到對方一個動作的欲動,成勢,勢盡,欲停,轉換時的形氣神勢及時機的陰陽變化。如已有推手基礎,平時練練四正推手及大履應已足夠,老師說:得一式就有千式萬式,要找根(明理),不要摘樹葉。
前人設計四正推手,自然是根據其中的陰陽及五行生剋,進退顧盼定,往來練習,轉圜無滯,先求著熟功夫,然後體會其中之無窮奧妙。說說四正練習的觀念及方法以闡述推手之理。
我 他
履破按 擠破履
化破擠 掤破化
按破掤 履破按
四正推手是掤履擠按,但切忌當招式來練,所以太極拳冠之以十三勢,不叫十三式,所以每一勢都是有太極內涵的"似",不能100%一定是這樣或那様,練習先照規矩,他履我讓他履,我剋之以擠,他化我讓他化,我變掤,要啥給啥,但在捨的過程中,聽對方的來勢,快慢,形的凹凸缺陷,進退順滯等等。聼不是用耳聼,是用全身功能皮毛神意氣….,去體會,用心聽。拳經講:「掤履擠按需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這"認真"就是全心全意,全方位去聼對方的整個身體。關於黏連貼隨,這是接觸的方法,推手時兩人接點相接,是輕輕黏住,有沾意,我們的要求是:冬至衣裳夏至毛,滑如冰輪軟如膠。軟如膠才有黏性。連是有戀棧之意,斷斷接接,接接斷斷,不要離開。貼是全身意貼,聼其全身。隨人而動,不要自己要怎樣怎樣,或要別人配合你,接點前引後隨,中宮亦需貼。但是動不是手動,是湧泉丹田夾脊中脈,全身帶動接點,利用接點黏連貼隨引動對方,體會(聼)對方的缺陷,擴大對方缺陷,但要輕及順勢使對方不知道,這需要耐心還不夠,師爺說練太極拳是繡花功夫。在心態上,不要貪,聼勁是收集經驗體會階段,養成習慣後,一沾一引,微動就有了。
兩人接手時要保持平時單練時的要求,又要順對方,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練、練、還是練。然後改、改、改、才能進步,老師說:推手是一世人修煉的功夫。
推手的第一要義就是捨己從人,要變成對方的影子,大家都到定位,無過而無不及,時時中定,正對正,斜對斜,兩人保持順勢轉圜如意,不要發生如拉鋸式鋸齒扎住,亦需認真時時刻刻聴對方的過與不足,浮沉漲縮凹凸缺陷。說到要"人難進",我們要明白外圈內圈,盡量在外圈化掉對方來勢,如人進入我內圈,既然我是他的影子,我也應進入他的內圈,但這已是八法範圍,還是等著熟後才把這些變化加進去。
推手:置之死地而後生
鄭師爺還叫我們要學輸喫虧,吃小虧得小便宜,吃大虧得大便宜,這是練道家太極拳的無上哲理,沒有對太極拳大澈大悟的人,講不出這句話。師爺個子小,在楊家都是大個子師兄,想是與他們周旋間得出來的結論。聼說師爺在重慶時,有一位楊家同好很看不起師爺,說“不知道鄭某推手搞什麼玩意,搓他扁就扁,搓他圓就圓"。後來在上手時師爺把他打了幾次,他從此就不敢批評了,可見師爺是經過多年實踐經驗提出這句話。這個經驗也反映在師爺在"進程之階"中,文中要求功力高的師兄先學守,而功力低的攻,就是要學吃虧,才能進步快。輸的好處是時時把自己放在最危險旳境地磨練,找到自己輸贏的臨界點,在臨界點置死地而後生,這好像每次都把自己放在懸崖上比試磨練,亦是無畏精神的修煉,比一個從來不願意輸,則永遠不會知道在懸崖上比試的經驗,如一旦他被引到懸崖跟有經驗的人比試,那可能會敗的很慘。所以吃大虧得大便宜是有道理的。同樣的在圍棋界,很多棋手都注重研究殘局,怎樣設法在絕地重生,如把對方引到他熟悉的絕地,那他贏的機會就比較大。這也是太極拳引進落空的真正精神,坎險也,如仔細研究,左家確實爲這境地設計了功法。我講這故事是說我們要改變態度,要把面子放下,捨得輸,門內練習輸贏沒什麼大不了,要當興趣來練,不要當爭鬥苦差來練,換個心態,身心放空,輕輕鬆鬆,好玩好玩練,放棄輸贏觀念,可能很快練出味道來。
推手的學問,老師說過大概,什麽易經之理,生剋之法,要弄懂對方那裏是陰,那裏是陽,那裏是生門,接點的九宮,要綁一點而制其全身,那裏是"牛鼻子",如何牽?向那裏牽等等,這些都是等我們有基礎後要解的謎吧。
@文中的(履)應加(扌)旁
附記
一:台灣臺北市,昔年舉辦世界第一屆太極拳推手比賽,是請鄭宗師曼青老先生在特刊題字作封面,鄭宗師只提:世界太極拳推手觀摩賽。而非比賽,特此証明說,鄭宗師當時是不同意太極拳推手作為正式比賽,謹可作為互相觀摩,提升太極拳之用。惜今日已將推手作為正式太極拳比賽陋習,實為美中不足。
二:這次比賽,大會會長是宋志堅先生,裁判長是鞠鴻賓先生,惜已作古,副裁判長是本會創始人,吳國忠老師。
三:兵無常法水無常形、本文謹給同道同好同學以及諸方家參考,如有不足之處,尚請賜正,謝謝。
Cheng Man Ching -Push hands pla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SYPOhSgiis
鄭曼青/太極/四正推手/走化發勁/教學/Cheng Man Ching/Tai Chi Push Hands and Fa Jin/ Four Direction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rBk-xEiLA
道家傳統太極拳 四正推手與掤、扌履、擠、按勁法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7itA_XoIg&t=2s
Shen Long Taichi Pushung Hands (四正推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3WVfX64F9k
ShenLong Taichi: Eight Ways Practising (八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2Gx9hHlk3A
#1
鄭曼青 - 太極拳 推手
鄭曼青 - 推手
#3
十二乾坤坎離定四正 (四正推手)
#4
道家筆記 – 四正推手 (五行生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