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太極拳的「化順」-勢無窮盡
吳老師在其《隨師日記摘要》裡寫道:
「太極拳牽動往來是技巧的運用,對方來時,我須有『微縮微引』的技巧在裡面。對方走化,我往時,我須有沾黏貼隨、潛移默化的技巧在裡面。」
「牽」是機先。是引、是誘、是無形中求自己得機得勢。好像,我牽動「四兩繩」,去撥動「千斤牛」,牽要牽對地方,必須是牽到牛鼻,這才算是「得機」,也才有機會「得勢」(撥得動)。
「走化」,可以說是要改變力的「方向」或削弱對方的「力度」。「微縮」是不讓自己在第一時間與對方硬槓,不受他的力,貼好保持在「四兩」。「微引」是順勢找到可以牽的牛鼻子,試圖去牽動並改變方向(事實上,有拔到根才好牽,也可以把「拔根」看作是「得機」)。
另一種說法,出自楊氏太極拳《老論》:「一橫一豎,天下無敵」。一般來說,把「來勢」弄成與我「去勢」相「垂直」,打人會非常好打。舉例來說,太極拳的「清升濁降」,就是有意無意之間分化對方來力成為「豎直」。由於地心引力,我們最不容易處理的就是「體重」,我的「鬆沉」讓對方覺得我「不可靠」,使其「栽跌」之時,他下意識會把身體「豎好」,產生穩住身體的念頭和行為(我得機)。這時,我「向前」挫他一下,就是給他來個「橫斷平送」,輕鬆就可以把他打出去。
《摘要》又寫道:「太極拳走是打,化也是打,邊走邊化,邊化邊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所以無所謂化,無所謂打。要練成化打,必須先點點、節節,都鬆淨鬆透,能鬆淨方言化打。點點節節,是全身像滾龍燈一樣,一點鬆,全身鬆。」
有些人誤解「化順」,把它看成「順勢把力化掉」就好。這會如師爺所說:「只知走化,不知發勁,等於獨陰不長。」(反之,只知發勁,不知走化,等於孤陽不生)。老師常常強調:「練太極拳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贏』」。故而,先求「不敗」只是練習的手段和過程,太極拳的學習不要一直還停留在這裡!
所以,我認為「化順」比較像「把勢變化成有利於我,更方便我打」,還是為了剋敵致勝。那又為什麼「化」容易變成「逃」(或「頂」)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彼此脫鉤」了,也就是《拳經》所謂的「凹凸缺陷」,其一是自主意識太強烈,預設立場太多,造成「黏不住」對方(我順人背謂之黏);其二是鬆淨鬆透不夠,材質不佳黏性不強。一般情形是,化不足就「頂」了,化過頭就「逃」了,沒有辦法做到「因敵變化示神奇」!
《摘要》再寫道:「太極拳渾身如常山之蛇,你輕輕碰我手,手雖走化而我肘即來。若對方搭我肩,我肩走化而手即至,渾身一致,處處都是剋敵。」
因此,「化順」是這邊讓路走化了,另一邊順道就要「補」上去,相互一直保持親密聯繫。我甚至認為,「化順」比起師爺說的「勢到窮時則須變」更佳。我不待「走化到自己勢窮盡頭之前」,就隨化隨補,時時hold住我們的「中定」。真做到這樣,我想,我們的「勢」似乎變得無窮無盡!
八十三、太極拳「探空」-進入「太極空間」
https://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3565972
亦即太極 (easy) / 黃亦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72616762826273
《台灣追想曲 》頭份國小國樂團 指揮 / 黃亦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GxKfI8yqb4
《瑤族舞曲 》頭份國小國樂團 指揮 / 黃亦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Azj9dV7kGw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