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即太極_指揮.jpg

七十七、太極拳的「拔根法」-觸定

在寫這一篇之前,內心著實掙扎的好一會兒,怕涉及師門秘密,招來同門非議。早期「左家八手」真的是本門的「秘中秘」,老師把它拆分到國內外八大地區,一區保留一手並研究,于每年的神龍大會各方來聚,再輪替下去。

實施了幾年,意外的,老師把它們收收回來,束之高閣,從此就很少聽到這方面的課程和消息。爾後再聽到有人問老師「八手」的議題,老師的回答都是「八手就是一手,有一手就有八手」。那時的我,別說一手,連半手都沒有!心想,果然是「秘中秘」,連一般入門弟子都無緣知悉!

好奇的是,那八份拆開來的「八手秘笈」怎麼來的?考究、詢問了資深的師兄,原來除了傳自于《左家》的「名稱」之外,「內容」都是老師根據師爺所教和他自己所學所練的太極功夫,「演繹」出來的。後來,之所以資源回收,我想,應該是老師功夫更高深了,看不上這份資料,便通通收回來,改教我們更好、更究竟的功夫。

很早我就知道,「拔根」是太極拳的「核心技術」。但限於「材質」不佳無法落實,只有侷限在知識層面。近來發現,若將「左家八手」當作實現核心技術,用來創造「拔根」的有效手段(或觀念)。對我來說,這的確是蠻值得體會研究的議題。我學學老師也試著寫寫看,當作練太極拳二十二年的心得報告,不夠水準沒關係,反正總有一天,它也會束之高閣。

「觸定」,字面上的意思是「觸之即定」。在接觸之前,怎麼動作都沒有多大關係,但一搭手接觸時的「對與錯」,嚴格說起來是「生死立判」(有拔根則生,沒拔根則死)。

之所以說的這麼嚴重,以道家傳統太極拳看起來的「柔弱」之姿,根本沒有讓對方「來第二下」的本錢,而我們平常的練習,也以實現「弱者道之用」為美。

一般的運動做出的「移位」(重心交替)和「換形」(體向轉換)少了「入地長根」的味道。而太極拳練拳架動作,嚴格要求「腳停手停」,在與對手觸碰的那一剎那,更是要「腳停手停」。

「腳能停」,是因「前腳掌」似[踩]了「剎車」(此時,膝蓋不能過腳尖,要配合落胯),讓「地力之氣」自「湧泉」上「委中」接「承扶」(後胯或後腰);「手必須停」,是要「等」從「底下上來的氣」行乎於手。符合拳經上說的「由腳而腿而腰,行乎手指」。

左腳管左手,右腳管右手(以筋膜系統來看),兩手如雙龍絞柱,同時盤旋而上。開始練時,出手會覺得「腳很給力」(踩著腳掌前端,力量很容易上手),像是用力拔根吊打對手(似「千斤頂」),這時可以說是「以實打實」階段。

慢慢的,腳踩下去,我自身也有些「鬆落」(降心窩、含胸拔背、疊肋骨、落胯…等),有「載浮載沉」的味道。兩手上來的東西就不怎麼像「力量」,較像柔韌多變的「勁」。尤其是兩手「相合之勢」,一搭上手就讓對方跌進來,我順勢補上去,把他送上懸崖邊。這時,有機會進入「以虛打實」階段。

要形成「敵方對我不構成威脅」?!老師常說的:「一上手,就要把他的『刀』拿掉」(反之,老師與我們推手,就會嚷嚷:「這是刀,這是刀...」)。必要條件就是「一接觸,就拔他的根」,讓他有力難施。

所以,「觸定」必須是「我有所本」(材質、習慣要對)的「中定」。才能做到「無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七十八、太極拳的「按勁」-發勁之母勁 / 黃亦
https://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3556396

亦即太極 (easy) / 黃亦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72616762826273

 

頭份市樂齡學習中心

時間 : (每週三) 10:20~11:50
地點 : 頭份國小 五育樓 2F

樂齡中心電話: 037-663020 分機409。

 

#3
亦即卽太極(easy) - 一位業餘太極拳家的自述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魏尚世 的頭像
    魏尚世

    魏尚世 - (螃蟹收藏、玉石、股票投資、旅遊、美食、電影、手足球、作品...)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