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張祖師爺故事考 — 山西太原三清觀在哪裡?(左家溯源)
廖偉程/
一、緣起
對左萊蓬、張欽霖兩位祖師爺的故事的考據,可以確定本門內功傳承途徑的確實性。反之亦然。
根據吳國忠師爺在《太極拳內功心法》(註1)裡面所說的故事,左萊蓬祖師爺在被無名道長鎮服之後,一心求道,無名道長見他誠心可嘉「便攜左祖師至山西省太原府東門外三清觀收為弟子,正式傳授道家內功無上心法。」(註2)
多年後,張欽霖祖師爺從北京回到山西太原,遇上左祖師爺,一樣被其拳藝鎮服。「…從那天起,每週兩次,騎著腳踏車,從太原城裡,到太原東門外三清觀,隨左祖師萊蓬再習道家內功無上心法」(註3)。從上面這兩段故事中可以看出,與本門內功心法傳承最重要的兩位祖師爺的聯繫點,其實就在這個三清觀。
那麼,到底有沒有這個三清觀?若有,那它確切的位置在哪裡?如何可以證明它與太極拳或本門內功心法的傳承有所聯結?於是,「東門外的三清觀」這個課題,成為我們考據本門內功心法傳承路徑的一個「突破點」。
二、山西有幾個「三清觀」?
在道教信仰中,最高尊神就是由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即老子)所構成的「三清」(註4)。因此「三清觀」或「三清殿」便成為道教最普遍命名的修行觀所。一般查訪山西太原附近的三清觀,大部份會指向在太原西南方的介休市的三清觀。這個三清觀所在的位置,其實是由二十多個建築個體所組成的道教全真派的古建築群,包括后土廟和三清觀兩大部份,佔地約七千平方米。建築屋瓦皆由色澤繽紛的琉璃所裝飾,在明清時期達到最恢弘的氣勢(註5)。
但我們認為這個三清觀並非左、張兩位祖師爺所在的三清觀。理由為:第一、這個三清觀所在的建築群體浩大廣佈、氣勢磅礡而色彩繽紛,在明、清時代應該就已經是個香火鼎盛、遊客眾多的觀光景點,與左、張兩位祖師爺那種儉樸風格、閉門修煉所需的環境相差太多。
第二、這個介休市的三清觀,位處太原市的西南方,而非在太原市東方的「東門」方位。而且它距離太原市有一百三十五公里左右,就算開車走高速公路也要一個半小時。這樣看來張祖師爺就算功夫再好,也不太可能「每週兩次,騎著腳踏車」從太原城裡去三清觀。排除了這個位在介休市的三清觀。我們重新審視翻閱典籍《陽曲縣志》,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些太原市東方的道教宮觀。
三、淖馬村「神清觀」是否就是「三清觀」?
太原市古稱「陽曲縣」。根據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的《陽曲縣志》(註6)的卷二「輿地圖.下」,在「東南鄉辛村二都」裡共有十二村,其中兩村有道觀,淖馬村的說明為:「距城十五里,有棗華寺、神清觀(註7)」,灌家峪的說明為「距城十五里,有神清觀 」。灌家峪的神清觀我們無法獲得更多資料,但從《陽曲縣志》裡面可以看出太原城的正東邊「馬南郡」裡有個小山群叫「淖馬岡」(圖一(註8)),縣志裡對到淖馬岡的說明為:「在縣東十五里,層阜疊嶂,岡前溪水如帶,南入於汾」(註9) 。汾就是汾水。而從名稱和同樣在「十五里」(等於七.五公里)的距離來看,可以確定淖馬村就位在太原城東邊的馬南郡中的淖馬岡。而在《陽曲縣志》裡,對淖馬村神清觀的記載如下:「元.延祐年(按,延祐元年為西元 1314 年)建,明.永樂、弘治相繼修,地艱於水,左山下,甘泉夜湧,道士張演寶,穿洞五,有邑人霍鵬、王道行碑記。國朝康熙年重修,劉璋撰記(註10)。」在這段記載中,有幾個十分有趣的線索,第一、這個神清觀是元朝時候蓋的,經歷明朝永樂、弘治年間修建,一直到清康熙年間「重修」,這重修的時間點與後面我們會提到的馬莊鎮三清觀建立的時間點接近。第二、這個神清觀有個道士張演寶的傳說,說他「穿洞五」,這頗符合道教的「洞窟傳說」。但這些線索也僅止於「線索」而已,是否「神清觀」就是「三清觀」?卻還有待進一步的資料來證明。
四、意外發現的馬莊「三清觀」
2008 年五月,一個看起來是由官方發動的山西省文物古蹟的保存活動,無意中讓我們發現了位在馬莊鎮的三清觀。
馬莊(與古字「馬庄」通用)的位置是在太原市區的東方偏南一點點,原是一片丘陵地,現在是屬於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鎮管轄。馬莊的歷史悠久,以前並非這個名字。明朝時候朱元璋的三子晉王封藩於太原城,因感念馬皇后撫育之恩,所以將馬莊這塊地區以馬皇后的姓為地名,稱「馬南郡」(前面提到《陽曲縣志》中淖馬村便是位在馬南郡)。明亡後,改稱「馬莊」 (註11)。
在《陽曲縣志》裡「東南鄉馬南郡」共六村,馬莊鎮便屬其中一村。記載中的馬莊鎮說明如下:「…距城十五里,有芳林寺二,又義集三皇、三官、龍天、玉帝、關帝等廟,青龍、桃園、廣濟、小善等橋。」(註12)
對照前述 2008 年的報導顯示,在解放前馬莊鎮的寺廟建築有三十多處,但在解放期間大都損毀。我們注意到,報導中同時指出:「解放戰爭中大部份被拆毀,除芳林禪寺、老爺廟和三清觀毀損較輕外,其餘寺廟僅留斷垣殘壁」(註13) 報導中的「芳林禪寺」就是前述《陽曲縣志》裡的「芳林寺」這讓我們確認兩點:第一,現代的馬莊鎮這個位置就是明清時代的馬莊鎮的所在。第二,就是原來在馬莊鎮還有個三清觀,並且尚未完全毀損。
五、舊太原城東門與「馬莊鎮三清觀」的相對位置
前面提過,根據地理位置顯示,馬莊鎮的位置是位在現在太原市區東方偏南一點。我們若可以回到清末民初時期的舊太原城,並且能證明馬莊鎮的位置在舊太原城的「東門」外不遠處,那這個「馬莊三清觀」,幾乎就可以證明是左、張兩位祖師爺的三清觀了。
舊太原城有兩個東門,較小而且偏北的是「小東門」,又稱「迎暉門」。較大且偏南的是「大東門」,又稱「宜春門」。其中大東門氣勢宏偉、主體渾厚,自古以來就是十分重要的戰略要塞 (註14)。從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太原街巷圖看來,大東門也是太原城東邊主要出入街道、以及店鋪的彙集處(如圖二 )(註15)。因此,若一般說「東門」,大多指的是「大東門」。
又從與「馬莊三清觀」的相對位置看,「大東門」東偏南,比起東偏北的「小東門」,顯然大東門與馬莊三清觀距離要近得多。准此,故事裡面所說左、張兩位師爺的「東門」外三清觀,「東門」指的就是「大東門」。
那麼「大東門」位在今天太原市的哪裡呢?根據資料顯示,清代到民國時期,東西橫向貫穿大東門的街道是「大東門街」,它在 1980 年改成「府東街」,2012 年六月,又以原來東門城門為界,以西為府東街,以東回復為大東門街 (註16)。1953 年太原市政府在原東面城牆的位置,修築了南北向的道路稱“建設(南、北)路” (註17)。因此,我們可以判定「大東門」所在位置就在今天太原市的府東街(大東門街)與建設北路的交叉口。
從「大東門」這個位置出發到馬莊的距離,從最近到最遠大約四到八公里左右。這距離騎單車大概也只要二十~三十分鐘便可以抵達。因此故事當中說張祖師爺每週兩次騎車到三清觀向左祖師爺修習功法一事,這地點與距離是極為合理來認定故事中「東門外的三清觀」的真實存在。
六、「馬莊三清觀」與太極拳的關係
前一段我們從距離和相對位置來證明馬莊三清觀就是左、張兩位祖師爺故事中的三清觀。接下來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驗證,「馬莊三清觀」與太極拳的關係。
在前面提過 2008 年由官方發動的山西省文物古蹟的保存活動,無意中讓我們發現了位在馬莊的三清觀。2008 年六月的一篇對馬莊三清觀的實地報導,更進一步讓我們看見這間三清觀裡面的情況(註18) 。
根據記者實際查訪的描述如下:「三清觀是清代建築,始建年代不詳。該觀坐北朝南,重院建築,有山門、旁門、大殿、東西廂房及閣樓等,大殿為磚砌窯洞五眼,上建閣樓三間。如今,三清觀的大門已破敗不堪,一根大鐵棍橫插在門栓間,算是個鎖。山門上面的紅油漆早已脫落得不知去向,木頭也開始腐爛。大門正上方的那塊刻著 “三清觀” 三個篆書大字的牌匾似乎大風一吹就能 “粉身碎骨”,而牌匾上 “三清觀” 三個金色的大字卻還依稀可辨 (註19)」
從上述記者實際查訪中,三清觀除了是清代重修的重院式建築,有大殿、東、西廂房、閣樓三間,建築量體其實並不大。這個地處偏僻、道觀規模不大的建築,除了可以免除遊客干擾、專心練功外,距太原城東門不遠,入城採買辦事也甚為方便。修行練功者選擇此處修煉功法,看來甚為合理,但還有甚麼蛛絲馬跡可以證明這裡是道家修煉的一個重要地點呢?
我們從記者報導中,發現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描述,如下:「…推開大門,一陣青草的香氣撲鼻而來。“好久沒人進來了,草都長這麼高了。”趙書記邊感嘆著,邊順手拿起一根枯乾的樹枝清掃眼前的蜘蛛網。記者從倒塌的旁門進去,只見兩根碗口粗的柱子艱難地支撐在山門的背後,抬頭一看,”太極門” 三個字清晰可見(註20)。 」
根據記者描述,馬莊三清觀旁門進去後,抬頭可以看見「太極門」三個清晰可見的字眼。雖然報導中沒有再對「太極門」這三個字多做解釋與描述,我們也不知道觀中的這「太極門」的由來為何?更不確定是否為道觀中前輩道長們(或許就是左、張兩位祖師)想要藉此表達與「太極拳(功法)」的關係。但我們相信,並非所有的道觀都會有「太極門」的顯著字眼出現。馬莊三清觀中「太極門」這個重要的訊息,卻可以直接聯繫到我們故事中左、張兩位祖師爺與本門太極功法的背景。這更加證明馬莊三清觀確實與道家修煉以及「太極(拳)」有十分「親和」的關係。
七、結語
這篇文章,我們以文獻資料、地理位置與道觀的田野報導資訊為基礎,來考據並研判本門左家心法故事中「太原府東門外三清觀」到底在哪裡?研究的初步結果,我們根據資料證明了:山西太原市馬莊鎮的「三清觀」就是本門左家心法故事中「太原府東門外三清觀」的所在地。本文試圖以歷史與資料的考據,來旁證本門左家功法的傳說故事,但限於時間、精力、能力,本文僅能完成一個很初步的論證,也希望拋磚引玉,藉此讓更多道友來一起完成這個本門內功傳承途徑的探索工程。
刊登於 2014 年國際神龍日特刊
編者按:1995 年秋,吳國忠老師率神龍會員 60 餘人訪中國,行前積極聯繫太原張章先生並親訪太原尋根,仍失望而返,直到本文出現才燃起三清觀「仍在世間」之望。關於當年中國之行,相關文字記錄在本站的有:2002年回應武當雜誌刊登之「台灣太極拳名師鄭曼青漫憶」(之十一);現在我對傳統太極拳練法新建議 (1)(前言之(七))。
參考文獻(註1 ~ 20):
1.《太極拳內功心法》,吳國忠,1991年(1993年3版)神龍視聽文化(台北)。
2.《太極拳內功心法》,吳國忠,p.9。
3.《太極拳內功心法》,吳國忠,pp.15-17。
4.《道教基本常識》,王毅編著,2012,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pp.194-196。
5.「山西介休后土廟的琉璃和懸塑」2009,http://taiyuan.cncn.com/article/126528/。
6.《陽曲縣志》,清.李培謙監修,閻士驤攥輯。道光二十三年修,民國二十一年重印本。1976年,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7.《陽曲縣志》卷二,p.127。
8.《陽曲縣志》卷一,p.78。
9.《陽曲縣志》卷一,p.84。
10.《陽曲縣志》卷二,p.136。
11.〈山西馬庄歷史悠久,文物古蹟亟待開發利用〉,高文靜、王珏,2008.5.15『山西日報』。〈晉王與太原城」摘自《三晉名勝》沈大同,1998,山西古籍出版社。
12.《陽曲縣志》卷二,p.125。
13.高文靜、王珏,2008.5.15『山西日報』。
14.〈太原的街道名、地區名由來〉,引自網路版wgjzsh’s blog, 2009,http://wgjzsh.blog.hexun.com.tw/38147771_d.html。
15.《陽曲縣志》卷二,p.
16.〈太原日報〉2012.6.21 http://big5.chinanews.com:89/gate/big5/www.sx.chinanews.com/news/2012/0621/65936.html
17.wgjzsh’s blog, 2009。
18.〈山西太原:馬庄,何忍風流雨打風吹去〉,潘春娟,2008.6.11『三晉都市報』。
19.潘春娟,2008.6.11。
20.潘春娟,2008.6.11。
左家溯源 (左家內功) :
【next】1930年代張欽霖、左萊蓬祖師行跡新證 –以1935年三首詩文為主的歷史研究 (左家溯源)
https://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2722600
【prev】 山西左祖師萊蓬之秘:山西太原三清觀找到了
https://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3419668
圖一圖
二圖二
原文請參考 :
中華神龍太極學會 → 拳理探微
https://shenlong-taiwan.org/pap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