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書_原幾05_2021.png
魂牽夢縈之纏劍 / 林明仁 

纏劍啊纏劍,這令人愛恨糾結的功法,總是那麼陰魂不散的糾纏著我。今年《原幾》想要有個紀念老師的專題,心中馬上又想起它。於是又啟動與老師的對話天線,順勢找到2008年老師從澳洲上纏劍(魚龍百變)視訊課時由師兄做的筆記(見附錄一),又想起大約2014年老師禁止我們練纏劍的情境。這之間,老師從很喜歡教到禁止練的轉折變化,讓我對於纏劍總是魂牽夢縈。

在2008年這堂課中,當時的我剛入門不久,對於纏劍是陌生也不懂,只覺得老師每次教纏劍時,最後身上總是掛了一堆人在摸,真是有趣,唯一稍微理解的是「同動」二字。文中的「運而後動」與「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仍是似懂非懂;而關於鬆、呼吸、神、裡面指揮外面,更是幼稚園生般的理解而已。經過這些年的學習,竊以為纏劍是體會太極拳運動之「靜中觸動動猶靜」的重要總驗收。這觸動之幾的掌握正是關鍵,老師寫了幾十本書,說破了嘴仍是無法說破這個幾,所以學者之難在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卻仍在門外轉。如果不能歸抱一於纏劍之中,當然是很難看的。這也是老師後來看不下去的原因吧!老師不會罵人,只是很沮喪的禁止我們練習,心想等更基本的功夫練得更扎實後再來吧!

接著老師又帶我找到2007年我入門半年時,老師講「練拳的三點建議」的一堂課(見附錄二)。大家都知道老師希望我們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要當場記筆記,但是這兩堂課是少數例外,要人記錄並發文給大家。這裡所說的「大家在『變易』學太多,在『不易』的取捨上卻不夠。」又說「不易不是絕對不易,是相對不易,千萬不要把它又練死掉了。」又云「一個動作抓到了,要練到把這個動作包含到所有太極拳動作裡,這就是『易簡』。」這些我們對《易經》之理的誤解,是否仍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因素呢?老師歸道山已五年,我們掌握這動之微又有多少呢?是否足夠讓我們能重新面對纏劍呢?午夜夢迴時,老師說:如果你仍是扭腰擺臀或只學個纏劍的外型,那纏劍依然是纏劍,你依然是你……

太極書_原幾05_纏劍.jpg

原文請參考 :

中華神龍太極學會 → 拳理探微
https://shenlong-taiwan.org/papers/
 

太極劍系列 :
【next】 
 

【prev】 太極劍故事系列之一
https://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1547890
 

附錄一
吳國忠老師講演:如何練纏劍(以手代劍) 
紀錄 : 吳鳳生

附錄二
吳國忠老師給予同學們練拳的三點建議
記錄:黃鈺錠
 

太極劍

https://youtu.be/7bVFGbf2wFs

https://youtu.be/drExoy72THI

 

#1
神龍太極協會會員劍保養簡述

#2
中華神龍太極學會會員劍誕生始末
 

 

.

arrow
arrow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