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三寶之二_反彈琵琶.jpg
敦煌三寶之二_反彈琵琶

勁法培養
吳國忠/ 2013 年

勁法培養是道家傳統太極拳走出去最重要的重頭戲,也是弘道最好最後一條防綫。沒有勁法,說太極拳是內家功夫,是內外雙修的武林絕學,是中華民族的國粹瑰寶全是空談,都是假設的空中樓閣,是思想的幻覺,是學者心中的幻影。如果沒有真正學成一點勁法,其他的美好都會變成泡影。

道家傳統太極拳勁法培養,首重築基功夫,要將自己知識和行動並重,要由淺至深,化繁為簡,由粗入精,本著少則得多則惑,不貪不急,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至誠精神去加倍堅持。

勁法培養需要先知道什麼是勁?勁法那裡來?勁和招式有何不同?勁是否用技巧?勁和力有何區別?學習道家傳統太極拳勁法,還是要先問甚麼是道?道在中國人心中是甚麼地位?了解甚麼是道後,還要問道家又是甚麼?道是不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指甚麼?再問甚麼是傳統?學勁法為何要遵守傳統?

學者先將這些知識有個輪廓認識,才能踏進勁法二字的領域。一旦進到勁法領域裡面,要有誠心信心、耐心、虛心、恆心、不畏苦、不怕笑,忍得住寂寞,經的起忌妒,方能將勁法學好。學到一些,就將這一些方法、原則用在自己生活上,處理日常事務上,運用在自己週邊大小事務上,以此累進才能登堂入室,才能學好真正道家傳統太極拳應用勁法。

拳架、推手、功法、劍式之動作是形象,是勁法培養的築基功夫。
著重內修內養功夫,「內」指炁,太極先人認為人的身體是炁充起,沒有炁,身體只是臭皮囊。所以祖師張三丰拳經說:「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十三勢行功心解說:「以心行炁,以炁運身。」炁是人類體內生命的能源,等於汽車的汽油。先師曾說:「有炁無形,炁是空的,有形無炁,形如槁木。」由內至外,運炁而後動,是勁法培養入門功夫。
推手大扌履,是訓練聽勁的著熟功夫,先有聽勁,著熟而後才能漸悟懂勁。「懂」是懂到如何在得機得勢時,如何利用、如何發勁,聽勁是先借自己皮膚汗毛,去感到對手來勢之輕重,快慢方向之變化,「懂」是指應該如何去發人,兩者是道家傳統太極拳勁法最奇特地方。
粘連貼隨之勁,捨已從人之法是先將自己練到化成為對手影子,隨影附形。這些是勁法為達目的手段和過程,是用這些練到早一些比對手先知道逾法(太極拳之理法)在何處?在何時?簡單的說,早一些知道對手錯在那裡?那時錯?再將小錯變成大錯而攻之。這是靠不斷的練習才能得之。
初學者著熟之後,進而窺測對手之筋、脈、膜、膈的變化,一面不斷依理如法練習,一面養成自己心念一起,要意到、神到、炁到、勢到、勁到,五勁同步一起到位,才能算道家傳統太極拳勁法。因此十三勢行功心解說:「以心行炁,以炁運身」,在天地之間,世上萬物,變化最快莫過於心,心境的培養,心靈的洗滌,這個心字,最難也須最先養好,才能到隨心所欲,伸手拈來,都是勁法。
道家傳統太極拳勁法練到最高,只能階級神明,決不能成為神明。所以先師在時,總說他老人家傳授的是人的功夫,不是神明的功夫,神的功夫永遠學不到,而人的功夫只要心裡想學好,加上堅持依理如法,沒有得不到的。
本會傳播推廣的勁法培養,僅能粗淺簡單的介紹這些,最主要的是這些可以激發自己的潛能,促使自己靈台清明,改造自己體質,變化氣質,該斷即斷。如遇義之所在,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若遇非義之所在,退避三舍,這一放一收,要練到自己成為本能反應,決不逾矩。

結語:化繁為簡,太極是天地將判未判之時,陰陽將分未分之際,萬事萬物將生未生剎那。回到勁法,是對手勁將出未出瞬間,就是要我們練到自己時時保持蘊住太極,去早些發現對手太極,用己太極借彼太極放之即為真正勁法。發人於兩米之外絕非神功,而是極普通的道家傳統太極拳勁法應用基本。

刊登於 2013 年第 10 屆國際神龍日特刊

敦煌三寶之三_頂宮.jpg
敦煌三寶之三_頂宮


原文刊載 : 中華神龍太極學會
https://shenlong-taiwan.org/2016/04/01/%E5%8B%81%E6%B3%95%E5%9F%B9%E9%A4%8A/



大愛劇場「微笑面對」主題曲 - 美夢人生 演唱:趙詠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ZVmF6ZVNZI






arrow
arrow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