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AGxdyizPwM
現在我對傳統太極拳練法新建議 (2)
2014 年 07 月 31 日
吳國忠/ 1996 年
(二)傳統太極拳若求應用之妙,其大小動作,背後都有一個理字,有動的源頭,動的目的和動的變化。如此鑽進去,傳統太極拳便成為無底洞,越鑽越深,越進去越廣,天文地理人事,宇宙起源幾乎是無所不包,人間事物大大小小均有牽連。在本文限於作者本身條件限制,最多只能作最粗淺說明,未盡之處尚先請諸方家見笑。
例一、預備起式:
預備是指練習傳統太極拳前預備工作,古人說:「凡事有豫則立。」 西方人說: 「好的預備是成功一半。」
練拳前預備可略分兩個,一指肉身肢體,一指思維,即練拳前在思維上是否合乎傳統太極拳的拳理要求?肉身上有否達到傳統太極拳的動作原則,至於拳理是什麼?動作原則是那些?則全然看學者對傳統太極拳修練研究的程度而定。我個人在練拳前要求的四句 「全身放鬆,排除雜念,呼吸調勻,天人合一。」就是粗淺的指這些。
第一個分解動作,吐氣全身重量落在右腳湧泉部位,左腳放鬆,腳跟微微離地,內炁借吐氣剎那,從橫隔膜分開,往上是清氣上升(呼)為陰、為虛、為天。濁氣下降(指內炁)為陽、為實、為地。體用全歌說:「妙在二氣分陰陽。」就始於此刻。在肉身(身體)為有形之實體,人生於地長於地,雙腳為人體的底部,是承受身體重量,在內炁分陰陽,在形體亦同時分陰陽,重量落右腳,右腳即為實為陽,左腳為虛為陰。拳經說:「無極動生太極。」在微妙的預備式開始,微動之始生,一個研究傳統太極拳的應用者怎能忽略這些幾微關係…?
第二個分解動作,左腳跟輕輕向外旋開,是要借右腳湧泉部位微旋之力。 「幾者動之微」 在有形之體這腳跟微動,不就是幾(機)之始嗎?太極,兩儀,化四象,四象變八卦,八卦相盪生生不息,五行生剋環環相扣,全在這些幾微處,先師喻太極拳是繡花拳,是要注意一針一線的巧妙佈局,我說:「傳統太極拳是精微之學,絕不為過。」
第三個分解動作,右腳膝以下外形不動,左腳橫移半步和肩同寬,腳的變換形體樞紐在尾閭,內炁轉換在玄陰,在內在外均是太極,兩儀化為四象,同肩寬非但合乎人體力學,也是平正均勻合乎美學的藝術表現,根在右腳湧泉部位,動之始又在湧泉,正符合道家養生和現代保健原理…。
第四個分解動作,身體重心平移左腳湧泉,是合乎拳經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所不靜,是整體的表現,是合乎天體運轉,日月星辰的動亦是整體,否則地球即會山崩地裂。整體的運轉,自然不會犯拳經要求如「丟頂斷抗,凹凸缺陷」陰陽虛實的交替,是在平靜不露痕跡下完成,就是拳經所謂 「人不知我,獨我知人」的基本功夫。
第五個分解動作:以左腳湧泉部位借前式(第四個分解動作)重心移到之剎那反作用之慣性作用,順勢微向左旋,帶動右腳尖轉正朝前方,是借此體驗陰陽虛實左右互換互輔的養成。亦是養成其根在腳的逆向運轉習慣…。
第六個分解動作,身體重量平均移於兩腳湧泉,指尖微揚向前,不露痕跡是結合第一個分解動作,是靜中觸動動猶靜,是給起勢動作以心行炁,以炁運身,運而後動的預備…。
起式第一個分解動作,呼吸調勻後,輕輕慢慢吸氣三分之一,繼續吸氣,空氣吸入胸腔後,橫隔膜自然受胸腔壓力下降,順勢將身體內炁集向丹田,丹田順自然微微隆起小腹,繼以心和炁相守於丹田,護守小腹,不使它繼續隆起,內炁因而由於以心相守,自然向下向背後督脈引導而上,此時好像老式吹氣的洋娃娃,雙手連臂結合夾脊,作整體由內炁充滿後,像在水中浮起雙手臂,至胸前約三十五度至四十五度間…。
起式第二個分解動作,繼續輕輕慢慢吸氣,以心行炁,夾脊部份以炁帶動,微向下旋合,導雙肘順勢向下垂微向內旋。在肉身形體,手臂之變動為直中有曲,此曲是行炁而來,非肘本身自己用力動。
起式第三個分解動作,仍繼續吸氣,腕因夾脊帶動雙肘好像小孩子玩氣球,在氣球尾巴捏一下,氣球頭會動一樣原理,行炁,以內炁升起雙腕關約和肩平。傳統太極拳所求是炁動,是炁帶動雙腕,非腕自己動…。
起式第四個分解動作,徐徐吐氣,丹田借吐氣之內動,自然隨勢舒鬆開,而此時務須以心行炁,順丹田舒適剎那,導內炁繼而向下向後,任脈順丹田舒適、涵胸。督脈因涵胸又自然成拔背,背拔,夾脊順勢借行炁之便,以炁舒開腕關,以炁升起手指,手當呈美人手。這一系列內求行炁動作要一氣呵成,變為自然的本能反應。是在呼吸順暢自然舒服下完成,是內功的「河車倒運」、是道家養生的「水火既濟」、是拳經的「以心行炁,以炁運身」的實體表現,是傳統太極拳應用勁法,提放勁拔根基本功…學者若忽略這一個,自然和外家拳無異,何苦一生追求太極拳?
起式第五個分解動作,吸氣,腕鬆開,手落下,好像小孩子玩吹氣紙捲,吐氣捲出,鬆口後像舌頭一樣自然縮捲回來。起式第四個分解動作是嗶一聲吹氣捲出,第五個動作即吸氣縮回。手腕借吸氣行炁自動落下時,手向後向下,以不動肩為原則,手落到大腿側,姆指靠褲管中央,是求順勢,蓄勢,蓄勁。在呼吸換氣時結合形開炁合,炁開形合。吐氣為形合炁開,吸氣為形開炁合,是與一般氣功要求相反。
起式第六個分解動作,緩緩輕輕吐氣,在內行炁,借「河車倒運」之勢行炁往下,引導腕關微向下挫,指尖自動微揚,內炁好像借勞宮手心部位外放,以求促成內炁的新陳代謝,同時順內炁在手心外放之勢,好像潛水在水中,要浮出水面時,雙手微微動一下,身體浮出水面一樣,這輕輕似有似無的動作,在頭頂百會穴前,泥丸宮之後崑崙部位,成為太極拳獨有虛靈頂勁和神帥炁。
預備起式以此粗淺的引伸,牽連這樣多,但練習時卻不可想太多或意念太重,全部細節要化為一個動作,在不斷的練習後,使這些細節變為本能反應,記到多少算多少,忘掉也可以,練到多少是多少,三月半年練到三分就該知足,但你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否則練數十年尚不知道自己是在練什麼,內家?外家?太極?少林練慢一點?…先師借曼髯詩書畫三論告訴我們:「眼如不高,手未必有能高者,必眼高而後手高。如眼高而手未能並高者,期以歲月可耳…」傳統太極拳你意境高拳藝自然高,你思路開拓有進步,拳藝則自然進步。若將自己永遠困在井底,所見永遠是一片狹窄天空。傳統太極拳是道家功夫,道家功夫的成就不是靠死練傻練可以成功。
… 續後文
本文謫自「吳國忠太極全集」之「腳印下的太極拳心歷」
原文刊載 :
http://shenlong-taiwan.org/2014/07/31/%E7%8F%BE%E5%9C%A8%E6%88%91%E5%B0%8D%E5%82%B3%E7%B5%B1%E5%A4%AA%E6%A5%B5%E6%8B%B3%E7%B7%B4%E6%B3%95%E6%96%B0%E5%BB%BA%E8%AD%B0-2/
吳國忠老師電視訪問專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vdS25Cm4s
真相新聞網 太極拳 吳國忠老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VCHZGo7FlY
現在我對傳統太極拳練法新建議 (一)
http://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0635146
現在我對傳統太極拳練法新建議 (二)
http://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126981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