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參考. 謝謝!

龍虎山張天師_.jpg

正一道是南方道教的重要派別, 於東漢時張道陵天師所創.
兒子張衡、孫子張魯, 三山滴血, 傳承法脈.

六十三代張恩溥天師, 隨國民政府來台.
但是在第六十五代的傳承, 出現正統天師的爭議.

文章標籤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亦即太極_指揮.jpg
八十五、太極拳的「回替」-陸地游泳與鬆沉飽滿

「回替」,可以說是太極拳相當標誌性的技能,一邊回讓,一邊替補(我們說的「九宮變點」)。在動態中抽換概念,讓人不知不覺地掉入殼中。當然,形成「回替」,其中需要的條件很多,但我認為絕對不可或缺的是「飽滿」。

《鄭子太極拳十三篇》的「陸地游泳第五」有寫道:「太極拳又名長拳,所謂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者。正形容其綿綿不斷之意。綿綿不斷者,專氣致柔而已矣。此與游泳之作用,無以異也。魚其善泳者也,生乎水而長乎水,其能知水之作用乎。人其善行者也,生乎空氣長乎空氣,亦不知空氣之作用也。」(魚善泳,很可能是它能運用水勢,甚至水已融入生命。就像我們在空氣中行走,不覺得困難一樣。)

師爺教我們的「陸地游泳」,不是要我們成為對空氣無感的行屍走肉,而是要我們「積氣如海」,運氣時可以溢乎筋絡,達乎骨髓,充乎膜膈,形乎皮毛,的「專氣致柔」。這空氣不是真空,要像水一樣。,每一次運動,就覺得氣的鼓盪就像「游泳」的感覺。

文章標籤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7-03_C1135_近圓蟹科_小刺盾型蟹

世界遊蹤紀要(1/10):

依時間順序列舉今生世界各地旅遊行蹤,概述所見所聞各國之名勝古蹟及風俗民情;有公務奉派參加研習課程或考察或 監驗設備之任務者,另多次參加旅行團結隊遊玩的,亦有以背包客體驗獨行俠的風味及<<行萬里路,勝讀 萬卷書之真諦>>同時享受些獨善其身的日子。

(一).1968.11.28—1969.07.07首次出國。

    進台電公司服務逾12年,首次奉派赴美國研習受訓七個多月;成員有:陳迪沂、葉善勳、李阿萬、席時濟、曾文智。主要公司有Detroit Edison Power Co. Gibson Hills Co. Westinghouse Co.(西屋公司), Leeds & Northrup Co. Bailey Co.   

文章標籤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亦即太極_指揮.jpg

八十四、太極拳的「短妙」-綿裡裹鐵彈

以前學少林拳,與對手放對,抓彼此間的「距離」是基本素養。會把周身畫上幾個同心圓,最外圈是無害的「白圈圈」(腳踢得到的範圍之外),再往內是有警戒之意的「黃圈圈」(從肘外前臂到白圈),最裡邊是有危及生命之險的「紅圈圈」(肘部以內)。儘量把對手拒之門外越遠越好,最好是決勝於千里之外!

而太極拳是「反」過來看的武術,有別於「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的一般武術概念。想想,太極拳打人先要「拔根」,若不歡迎對方靠近來,我如何「引進落空合即出」?所以,要先能克服敵人近身的恐懼,要產生歡喜的情緒,更要主動的接近他,迎上去把他接回來處理(高段位的太極高手,能做到「胸接胸化」。假若功夫未臻上乘,還是把自己當作「金枝玉葉」,身體不要讓人碰觸,先學會用「短手」)。

在吳老師的《隨師日記摘要》有提到:「太極拳發勁時,後腳要穩,是先立不敗。打人時不用長手,是給對方無機可乘(不受控於人)」。又說:「散手應用,是用自己短手(後手)粘連貼隨控制對方長手(前手),要練到短手發人才是妙手,才不易被對方發現,不易被對方所乘」。可想見,對方「長手」深陷於我「短手」不可自拔(葫蘆裝柄),走化不掉自然好打。

文章標籤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亦即太極_指揮.jpg
八十三、太極拳「探空」-進入「太極空間」

東西方的思想文化大不同。一般來說,西方的較趨近演繹法(觀察、推論、實驗,形成理論,且後來的例外,把原理論推翻,也視為正常)。東方的較趨向歸納法(沒什麼對與不對,海納百川找共通點作為通則,一起遵守。一旦時代改變,舊通則不適用了,也容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因此,展現在武術上,洋人多半採硬碰硬,強還要更強,常顯現在「破壞力」上面。就我所知,這一條筋的思維,讓他們對強者較容易服氣,也比較有騎士精神。而華人自古心懷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想成為將軍的兵,不是好兵」的想法。一方面服於威權,另一方面卻想取而代之(「媳婦熬成婆」的矛盾心理)。所以,要讓華人心服口服,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古代科學不發達,眼看沒什麼比「天」還高的東西,一但有人受命於天,就容易讓人屈服。老祖宗甚至搞個主打「天人合一」的武術-「太極拳」,就問你服不服?(以上是我的隨想,讓大家見笑了)

文章標籤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32-41_C1157_地蟹科_聖誕島地蟹

回憶與感念人生旅程:

運動生活化,生活規律化,樂在工作中。
起居生活好習慣,睡足好眠,營養均衡,持恆運動,分享陽光,喝足水分,
經常旅遊,欣賞青山綠水田野之美;喜悅常唱歌跳舞,忘憂忘愁樂開懷。

文章標籤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太極書_原幾05_2021.png

修心的開始
陳柏碩/2021/05

某天重新看了師爺《中國炁功心法》調心篇章,回想習拳日子有些感觸。師爺把調心視為「奠石功夫的第一要素,是人格修養。不可認為聽了就會,一定要身體力行、窮追到底。」我想這應該就是老師平常說的素養,是隨著對理的認識,不斷精進養成。對自己來說,調心素養的養成真是很不容易。


文章標籤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止殺令_.jfif

先聲明對於佛道兩家只有孺慕之情, 絕無詆譭輕慢之意.
中華文化以儒釋道為核心, 時下一般人對於佛道兩者認知深淺有別.

達摩東來傳教, 一葦渡江、達摩面壁、隻履西歸... 諸多軼聞掌故. 到六祖惠能的多個公案, 不少人都耳熟能詳.
反而真正本土的道家, 似乎隔了一層神秘秒薄紗, 始終霧裡看花.

文章標籤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亦即太極_指揮.jpg

八十二、太極拳的「化順」-勢無窮盡

吳老師在其《隨師日記摘要》裡寫道:
「太極拳牽動往來是技巧的運用,對方來時,我須有『微縮微引』的技巧在裡面。對方走化,我往時,我須有沾黏貼隨、潛移默化的技巧在裡面。」

「牽」是機先。是引、是誘、是無形中求自己得機得勢。好像,我牽動「四兩繩」,去撥動「千斤牛」,牽要牽對地方,必須是牽到牛鼻,這才算是「得機」,也才有機會「得勢」(撥得動)。

文章標籤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道家_地支+十二辟卦.jpg

早年部落格蔚為風潮, 群起效尤, 個人專情一致, 長相廝守; 至今不逾.
只是隨著各式新興平台崛起, 對大多數人而言, 動態影音的吸引力遠在文字之上.
部落格的流量和點閱率, 難掩沒落式微的趨勢.

耕耘部落格經年累月, 累積了些許文字.

文章標籤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