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即太極_指揮.jpg

七十、太極拳的「中定」-找到支點

鄭師爺創「時中拳社」,寓意是要我們時時注意中定、保持中定。「中定」這個概念,隨著我的修練日久,漸漸嚐到到一些滋味!

「槓桿」這個力學裝置,唯一不能動的就是「支點」。「支點」的作用大矣!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動地球」。因此,「中定」可視作太極拳的「支點」。但是,不僅僅「可以翹動地球的支點」難求,「太極拳的中定」亦是難求。所以,很多太極拳愛好者練不出功夫,原因可能就出在這裡。

「中定」在沒有外力介入時,處理的重點在於「體重」。靜態時,讓它平均地落在腳掌上看似不難!但人是活體,有呼吸開合、筋膜脹縮、僵直用力…種種,造成體重分配不均。所以古大德發明「站樁功」(我們稱之為「站定式」)。在看來好像放鬆不動的情況下,發散我們的思維(人好似膨脹了),藉以拉長我們身體上的「槓桿長度」(或如張開的網),可以更敏銳的感應並調整我們的重心,達到時時中定的效果。

而在動態時,有更多的「變因」需要關注。若之前不在靜態時稍有所成,可以說,就算拳架打得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給,在學習太極拳的應用上,卻仍是緣木求魚。

假如單人操作太極拳,靜態下和動態下追求中定,僅能算是第一步、第二步。那外力介入後,是否也能保持中定?基本上答案是「否定」的!這時「定步推手」就一定要納入練習項目,再加上「活步推手」、「大捋」、「八法」(本門特有的推手方法)…等等循序漸進的訓練。

怎樣的「中定」才算合格呢?我個人認為,就要像「支點」一樣,可運用「槓桿原理」,去操弄「借力使力」的作為。

在早期,外力一來,我能不去扛它、不被它吃住,就很了不起了!但這時的「不受」淪為「逃避」,對彼方毫無威脅,對方甚至急起直追,逼到我最後潰敗為止(這時絕對沒有「中定」)。

到後來,一旦外力及身,我要非常警覺的維持「觸點不潰」,造成「回替現象」。好像以那一點為中心,借他的力量把那個「漩渦」旋轉起來。好像陀螺打轉,常常不會定在原點,形成如同前輩們所言「定無常定,方為中定」的概念。

「借力」,一般來說,要先能熟悉自己的力,尤其是「重力」。身體經由放鬆,會感覺到身體如水,可以鼓盪移轉、浩浩湯湯。這時重心的處理會變得比較容易。很多時候,我以「我之有」打「他之無」,發勁效果會變得極其簡單驚人(有人說:太極拳靠「重心轉化」打人)。

更進一步,若學會「觸之即定」,與對方的勁力接觸,它立刻會被我分化導引,且每一次的「借」就像是牽著它「掉入我的口袋」,再即時「加工」加倍奉還。看起來,好像力量只是被巧妙地「反轉回覆」(乾坤大挪移)。其實,還回去的力量往往不是僅增加一點點利息而已,甚至已完全化學變化,化成高階的特殊品質(勁)了。

我老師說:「太極拳,神、意、氣、勢、勁,五者合而為一,缺一不可」。在與對手接觸的那一剎那,自問真能轉化?且用出多少(發勁)?在我看來,若想在「太極運用」有所建樹,毫無疑問地必須在「中定」下足功夫!

 

七十一、太極拳的「讓路」-靠「變」吃飯 / 黃亦
https://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3548647

亦即太極 (easy) / 黃亦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72616762826273


 

 

 

arrow
arrow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