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第三十八•欬論》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欬,何也。
歧伯對曰:五藏六府,皆令人欬,非獨肺也。
帝曰:願聞其狀。
歧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欬。
五藏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
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藏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欬,甚者為泄為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
帝曰:何以異之。
帝曰:何以異之。
歧伯曰:肺欬之狀,欬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心欬之狀,欬則心痛。
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
肝欬之狀,欬則兩脇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脾欬之狀,欬則右脇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
腎欬之狀,欬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欬涎。
帝曰:六府之欬柰何,安所受病。
歧伯曰:五藏之久欬,乃移於六府,
脾欬不已,則胃受之,胃欬之狀,欬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肝欬不已,則膽受之,膽欬之狀,欬嘔膽汁,肺欬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欬狀,欬而遺失。
心欬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欬狀,欬而失氣,氣與欬俱失。
腎欬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欬狀,欬而遺溺。
久欬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欬狀,欬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帝曰:治之柰何。
歧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帝曰:善。
https://acupun.site/huangdineijing/suwen38.html
神門、風溪、食道、氣管、脾穴、內分泌
#1
《黃帝內經•素問第三十八•欬論》
#2
太淵 手太陰肺經 俞穴;原穴。
【功效】
宣肺平喘,清咽消腫,復脈。
#3
倪海厦中醫講解——新冠 陽了“咽炎、咳嗽”按一個穴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