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即太極_指揮.jpg

七十五、太極拳的「葫蘆柄」-迎頭兜尾

以前,鄭師爺對吳老師那一輩的說:「太極拳,如『水中漂葫蘆』,尤其不能『裝柄』」。葫蘆漂在水中,它外表光滑又沾滿了水,葫蘆身很不容易拿捏操控,像是太極拳走化乾淨了,如同泥鰍一般滑溜…這個好理解。但太極拳的「葫蘆柄」,是怎麼一回事?在我早期的經驗中,實在很難類比了解!

剛拜師不久,有電視台專訪老師,到山莊做個節目。攝影記者強烈的希望,能親自體會「被發勁」的味道,懇請大師發一發他。就看瘦瘦高高的他,鬆垮垮的站在那裏,老師好像不太願意,勉為其難也就輕輕按了他一下。我並沒有看到他「驚天動地」的飛出去,只看到其「拖泥帶水」退了數步,最後,他還禮貌性地對老師說了幾句「佩服、佩服」??(當時,我以為老師「失手」了,事後也不好意思多問,這件事放在我心底好幾年。)

開始學「發勁」後,知道了有些人好打;也有些人的確是不太好打,特別是「師姐」(泛指「女性」),天生的體質較為柔弱。一旦勁力及身,非但不抵抗還會加速逃脫。遇到這種情況,總打得不踏實,也打得不漂亮。(在這個學習階段,我錯以為我是會「發勁」的,只是成長中,還不熟練而已。)

多年以後,我才知道「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同樣的「太極拳不打無力之人」(「無力之人」不太有威脅性)。以前,我的發勁多半是碰巧,或是師兄弟餵勁產生的錯覺。以老師早年「對記者發勁」那件事為例,他當時「無心」去引動記者的「抗力」,我猜或許才是發勁沒發得精采的主因。

說是「抗力」有點籠統,古人說「凹凸缺陷」、「力出尖了」。師爺說的「葫蘆裝了柄」,任他奸滑似鬼也逃不出手掌心。問題是「柄」在哪兒?老師進一步提出「迎頭兜尾半路截」理論,當做掌握發勁的原則。

以「筋膜延展」作為我太極拳的常規性運動。一輕觸對方後繼續延展,逼迫卻不給壓力(同時段的吞吐,保持在四兩,補好補滿),「觸定」『等』他「力頭」冒出來(這個『等』字是關鍵,太多人想打的念頭強烈,沒耐心,過不了這一關)。

這「力頭」源自於對方「被綁」,想要「紓困」的本能,卻「動輒得咎」(一點點的反抗,造成本體動搖)。我迎頭兜尾,他手腳相連,好似凍成「一根棍子」(我想,這就是我體會到的「柄」)。

發勁,若「衝力頭」或「打根尾」,會造成「打得重了」(筋膜可能因此無法延展),易失去了「輕靈機變」的味道,所以需要「半路截」(只要不打頭不打尾,在柄上「橫平豎直」,對應的來一下,輕輕地就足以讓對方「如墮深淵」)。

想想,老師告誡我們的:「太極拳,靜若處子,動如脫兔」、「要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打?什麼時候不該打?」、「要『有的放矢』,不亂槍打鳥」、「太極拳接手,好好的打,慢慢地打,這麼急做什麼」、「用幾斤幾兩力,要清清楚楚」……哲人已遠,言猶在耳!


七十六、太極拳的「鼓盪」-益壽延年制敵 / 黃亦
https://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3555466

亦即太極 (easy) / 黃亦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72616762826273

箭士柳白猿 開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rJ_tgoFnU

箭士柳白猿之師徒對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vSYBZBcZE


#1
中華神龍太極學會| International Shenlong Taichi Association

#2
箭士柳白猿 / Judge Archer - 傳統、傳習、傳承

 

.
 

arrow
arrow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