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即太極_指揮.jpg

八十一、太極拳的「交明」-聽勁懂勁

太極拳的特色,一般我們聽到最多的一項是「聽勁」,能像對方的影子一樣「沾黏連隨」,也如「毒蛇纏腕」揮之不去。而「交明」出自《左家》(左來蓬祖師的道統),乍聽之下,「交明」似乎等同「聽勁」,其實不然。(前文曾提到「結果與方法」的差異,在我的感覺上,「聽勁」兩字,較偏向於結果,「交明」則是同時兼有方法和結果。)

「交」是彼此的接觸交會。本門非常重視「一開始的接觸」,老師甚至把它提高到「生死立判」的地步(老師叫我們受持的「生死觀」,在還沒搭手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所以,「交」是何其神聖!

「明」是清清楚楚。「日月和合」為明、「陰陽匯之」為明。正面的、背面的意圖都了然於心,弦內弦外之音都盡收眼底(or觸感)。

師爺在《鄭子太極拳十三篇》說道:「欲測其氣之動靜,故曰聽。是彼微動,我先動之機。…懂勁與聽勁,有深淺精麤之別。彼微動,我可聽而得知。我先動則懂而後之。得機得勢在我不在彼。…」。我認為「交明」已超越「聽勁」進入了「懂勁」。

為什麼「聽得到」勁?那又怎樣才算「懂」勁了?有高人會回答:「等你練到之後,就會知道」,雖得到了這個令人傻眼的答案,但也的確如此。由於本身「材質」未到,「理解」不到這個層次,高手說了什麼,我們都會「想歪」!

師爺講得最清楚:「要專氣致柔,惟柔乃能與對手粘連相隨,我之氣與彼氣相接觸…」才開始有了「聽勁」。《體用歌》又說:「太極拳十三式,妙在二氣分陰陽…」。

記得以前,翁朝彥大師兄,曾教我們從「帶脈」(約是腰部繫皮帶的位置)粗分「陰陽」(「陰」為濁、為物質,主向下;「陽」為清、為氣,主向上。)。以我現在的理解,好像「腰部以上筋膜」向上拔升;「腰部以下筋膜」向下鬆沉,整體是「上拔下落」、「清升濁降」的延展態勢(「指尖到腳底」亦是)。
太極拳,「鬆沉」是主旋律,但不能沒有「頂頭懸」。不拿頭頂去懸「拉著」,鬆沉只能是「垮掉」(無法延展)。同樣的,一搭手就要馬上有「陰陽二氣」,去產生「滿弦的弓」。

可以說,「交明」這口訣,警醒我們在交手時,一定要「同時」產生上下二分的延展(將弓弦扣上)。且堅決不與對方相抗,接對方之勢將弦拉滿(有「不得不發之勢」),一旦融入「己勢」即可發人。

其實,單一談「左家八手」的任一手都不太實在,它們彼此相依相融、密不可分。嚴格說起來,若只有一手沒有其它七手,這一手也不成立。

它每一手都算是一個「視角」,做為《左家》門人切入太極世界的途徑。也可以看做八片木板圍成一個木桶,若單一高度的不足極可能成為「短版」,會影響我建構「太極世界」的容量和高度。所以,我試著自我「解盲」。各位看官,就多多見諒了!

 

八十二、太極拳的「化順」-勢無窮盡 
https://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3564169

亦即太極 (easy) / 黃亦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72616762826273

MAYDAY五月天 [ 刀劍如夢 A life of fighting is but a dream ] feat.周華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CFDRO5zKc

周華健 Wakin Chau【刀劍如夢 A life of fighting is but a dream】台視「倚天屠龍記」主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0-jMzeZ2U

 

 

 

arrow
arrow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