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即太極2_1655545230246.jpeg

七十四、太極拳的「吞吐」-太極門檻

吳老師說:「太極拳要練好,來自於正確的概念」。也就是太極拳除了「肢體運動」,還兼具「思想運動」。很多時候思想運動更是主體,主導著太極拳的全部運行。

太極拳做得好,大多是處在不穩定、不確定的平衡狀態(定無常定,不失中定)。

至於,為什麼要練成這樣?
太極人,應有的思考,在於「利用對方去解決對方」,而不在於「強化自己」。(太極拳想要優化,要多注意身體以外的東西,與其互動。例如:熊經的「虛半圓」,去、回之間造成的作用,產生與外界虛擬的互動環)

身形鬆動,勁必「吐出」(多出「四兩」的外力,都要吞掉,這「吞」還是為了「吐勁」)。從吐勁的舒暢度與否?去找「發勁」的契機(若仍受「擠壓對抗」,就不是好的「發勁」時機)。

在動態中,把對方外力「清零」,不給對方感受到我的湧泉(不受力)。對方在與我接觸時,找不到抵抗的目標,對方必產生「回防」的本能,運用一下這反應,對方必可被發出去。

接勁時迎上去,雖然看似撞上去,實際是在「吞吐」的狀態下進行。在延展中,絕不讓對方壓回來(「筋膜」可視作一種「水份」,並不耐壓。神帥氣、氣帥血、血動體隨)。對方摸得到的我,好似是「被帶動的液體」(我動盪自如),絕非固體。

所以,不管「延展」還是「彈回」,像是都處於可以「體重外放」的狀態(重心時常在體外「動盪」)。經過協調練習,雖然保有這種感覺,但仍可站得安穩,這是太極拳特有的「中定」。

因此,發展出來的「太極拳發勁」,就會是,用「勢」去打人(一搭手,勢要到。全部「家當」流動到手,去侵入對方,不是「本體用力」);「發勁」是瞬間的「斷開」(我「不移動」的延展,內部「直墜」,外部「外拋」)。

以「吞吐」為體,「借還」為用。在養成「吞吐」階段,先練「吐」後練「吞」,才能產生「借還」;而在運用階段,「先陰後陽」或「含吞吐於剎那間」,完成我老師戲說的「吸星大法」或「乾坤大挪移」。

就我的體驗,會從深處「引進落空」(吞);同時,能從末梢處「合即出」(吐)。把「吞吐勁」做得正確,就好像「體用」什麼都完備了。一搭手就可一次到位,不必碰到之後再做調整。

我想,這情況可以說是已經進入了「太極狀態」,那太極拳修練,大概算是邁入門檻了吧!
 

七十五、太極拳的「葫蘆柄」-迎頭兜尾  / 黃亦
https://weisun4.pixnet.net/blog/post/33555457

亦即太極 (easy) / 黃亦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72616762826273

 

頭份市樂齡學習中心

時間 : (每週三) 10:20~11:50
地點 : 頭份國小 五育樓 2F

樂齡中心電話: 037-663020 分機409。

 

#5
亦即太極(Easy)【卷二】 - 一位業餘太極拳家的自述
https://www.pubu.com.tw/ebook/312598

#6
《亦即太極(easy) 【卷一】》-一位業餘太極拳家的自述 
https://www.pubu.com.tw/ebook/319021

《亦即太極(easy) 【卷二】》-一位業餘太極拳家的自述 
https://www.pubu.com.tw/ebook/312598

 

.

arrow
arrow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