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書_原幾04_2020.jpg

學拳感悟
陳韻如 2020.4/

學習道家傳統太極拳是一種修行,修練靈台清明、清靜圓融的智慧,本體空寂不可執著,與一般休閒活動不同,它的快樂有趣,不同於世俗。

小時候常在傳統歌仔戲、布袋戲聽到「修道人」用語,如今入門神龍山莊多年,稍能領略「修道人」的況味。這絕世武學以反出發,所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修多少代表學多少,它的快樂是一種法喜,就如某週日早上終於聽懂並體會到汪群超老師講的筋膜開合,也搞清楚吳萬壽老師發勁如何引進落空而不用己力。

學道多讀書,文字說明道理,但道理不在文句上,光在文句間推敲,結果只會在文句上打轉,見不到道理,無法入道。必須對自己多多力行體驗,才能藉多讀書而茅塞頓開。修練道家傳統太極拳多讀書是必要的,書上會帶來驗證和提點。吳國忠師爺在苗栗神龍太極山莊交誼廳對聯就寫著:「胸中讀通萬卷書,盤拳自然有神助」。在力行體驗上,我每週六飛奔至神龍山莊是最重要的一環。雖然吳師爺不在了,師奶、珍玉師叔賢伉儷、舅婆等家人仍在山莊提供著舒適優美的環境,健康美味的餐點及親切溫暖的關懷和照顧,讓我們有度假的感受。教學上,由汪群超老師帶領,除了精心設計各式課程循循善誘外,在吳萬壽老師、張祖寬老師及周陳和師叔……等協助下,內容精彩,深入淺出,有學有練,豐富多元,讓我們如沐春風滿載而歸。他們無私的傳承與奉獻,樹立了神龍人的典範。

每位老師及師叔們在功法切入點上可能不同,但理只有一個,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後學在深入了解拳理後,若能堅持在山莊寶地與眾同門依理如法,千錘百鍊,非但不會誤行歧路,練至脫胎換骨、爐火純青的境地,當指日可待。所謂「學道如鑽火,逢煙未可休,直待金星現,歸家始到頭」(居遁證空)。本門道家傳統太極拳集哲學與武學於一身,係應用道家哲學及掌握易經陰陽動變之內家武學。其樣貌,要像水一樣專氣致柔,像風一樣威力無窮。「形」及「氣」均有陰有陽且陰陽同出,相生相濟循環不息。「太極狀態」與「清升濁降」是本門二大體用精隨。「太極狀態」要求蘊住,在此狀態下,思考的腦袋退場,僅可覺察自身及對手來勢等狀態及周遭一切,做出直覺反應,這時虛領頂勁,形不凹凸缺陷,體鬆氣活,全身筋膜吞吐與行氣合而為一。「清升濁降」是本然、自然的現象,用時要成為身體本能。發勁如放箭,己身滿弦弓(太極狀態下)以大乘法搭箭,借(引)對方之力,讓已濁降清升,順對方回勢還之。有力、來勢、意等引來濁降,必有相對的清升,同時不同空,對方實處濁降之,我清升回彼虛處。神帥炁,意氣君來骨肉臣。

學拳修道是一點一滴的功夫,越急越慢。記得剛入門時,身體硬梆梆、凹凸缺陷,套句吳師爺的話:「像鋼條一樣」。百鍊鋼要練成繞指柔,凹凸缺陷要練成中正安舒,躁進的心要修練成平常心,且要融入「虛」、「容」的元素。就這樣體練了,心磨了,時間讓身體心靈醞釀轉化了。練道家傳統太極拳有斯體,方有斯用,體用邊學邊練邊悟。練就身心鬆柔狀態與太極哲學深入應用,將讓人一生受用不盡。但最重要的是「恆心」與「堅持」,勿行百里半九十。

師爺弘道四十餘年,海內外開枝散葉,並於古稀之年創立苗栗縣造橋鄉大龍村神龍山莊,他在《門內說帖》(2013)第5頁提到,希望道家傳統太極拳這股涓涓清流永遠清澈不斷。傳承是神龍人的使命,進步不是憑空,因為修練不斷進行,境界沒有盡頭,在追尋的路上,途中有學習與累積,也有同伴和知音,或許會遇上一些阻礙,這是自我提昇最美的意義,當體悟的風吹來,沿路的足跡都是喜悅與收穫。

刊登於 2020 年《原幾》雜誌第四期
學拳感悟
 

#1
台中開班

開課日期: (每週日授課、三個月一期)
上課時間:晚上7:00 ~ 9:00
上課地點:台中北屯兒童公園歡樂劇場
報名聯絡:黃墻堪 0910-428284
授課內容:

#2
新竹開班 神龍太極拳新竹科學園區場地訂於 110 年 5 月 4 日 星期二開新班。活動內容參考社團部落格
上課地點:新竹市力行三路9號,聯園活動中心
上課時間:每週二19:30~21:00
報名聯絡:吳萬壽(03) 531-9086,0932-285071


.

.

 

arrow
arrow

    魏尚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